据温房网综合报道:整个大温地区最有特色的公园,要数位于美加边境的和平门公园,即便没有美国签证,也可以去象征和平的拱门下拍拍照、散散步。
然而,上周五有一篇避雷帖,却把矛头直指和平门公园 —— 一位华人网友带着家人去和平门公园散步,居然被两个警察拦了下来,说自己“过线”了。

不仅如此,警察还要求他们出示各种身份,比如护照、工签学签旅游签等等,来表明在加拿大有合法身份,像是BC ID、或者驾照类的证件都不被接受。
网友只想随便逛逛,压根没带这些证件,所幸手机里还存有证件照片的备份,经过双方僵持大约半个小时,警察才最终放他们离开。

网友对于此次的经历有些无语,直言:“我们只是逛个公园,居然被当成偷渡者!”
至于过线,这位网友回忆:“之前最远都是能到美国那边的厕所,现在怎么这么严格,连白色的门都要对半分?”
网友最后也提醒说:“最近能不去和平门就别去,就算去了,也一定要随身带齐所有证件。”
并且,网友怀疑这可能是一次“钓鱼执法”。因为在她们“越线”的过程中,警察并未阻拦,但刚一越过,警察便立刻赶到。
和平门,真的“不和平”了吗?
这位网友的遭遇是个例,还是和平门公园的“新常态”?
从评论区来看,不少人认同网友的说法。
有网友表示:“和平门是偷渡的重灾区,考虑到特朗普和卡尼都在收紧移民政策,加大排查力度也是有必要的。”

也有最近去过和平门的网友表示:“警力部署明显增加,想拍照游览的话最好不要走太远。而且,边境局官网其实也写了去和平门要带证件。”
事实上,和平门的抽查不止针对行人游客。
在美加两侧,都会有车辆在进关前就被随机拦下抽查,这在疫情后就已经非常普遍。
还有美国网友补充:“加拿大警察还算通融的,我在美国这边没带护照逛和平门,收到过一张罚单!”

不过,对于和平门本身,也有网友讽刺:“门上面写的是此门永不关闭,关确实是不关,但一过去就抓人,好多无辜群众莫名被查被罚,还不如把门关上得了。”
“不和平”事件,确实很多
两边的警察执法力度过大,也许确实会让很多人觉得不舒服,但翻阅和平门边境的历史,会发现不和平事件确实很多,甚至还不乏暴力袭击、恐怖袭击。

就在去年12月,一名嫌犯驾车冲进和平门边境,差点撞到官员,警方截停后发现嫌犯车里还有大砍刀,将其当场逮捕。
2023年7月,一辆被盗的SUV冲过和平门海关进入加拿大,随后偏离道路失控起火,司机一度还和警方对峙,最终1司机被捕送回美国。

2023年1月,和平门口岸一侧接获炸弹威胁,导致边境关闭了一个小时。
2019年5月,和平门出现了近年来最严重的事件:车辆撞入中央分隔带的花园起火,司机当场死亡,法庭判定司机有精神状态问题。
时间再往前倒退,2012年有过一起耸人听闻的事件:一名美国人居然开枪击中加拿大边境服务局的女警官,然后自杀,这是加拿大边境局成立以来首次发生的枪击事件。
上个月,有儿童在和平门被拘留
就在今年7月,CityNews等媒体报道了这么一起事件:4名在美国出生的儿童,在和平门公园被拘留了2个多星期,才从美国移民拘留所获释,而他们的母亲仍然被关押,并面临指控。
这是美国近年来第一起母子偷渡在公园被捕的案件,华盛顿州布莱恩的移民律师Len Saunders认为美国海关边境局、美国警方太过狠毒,对每个人穷追猛打。

在证据不确凿的情况下,居然能把4个儿童关押在牢房里足足2个多星期,即便放出来后,也让他们见不到自己的母亲,更何况母亲大概率只是忘了办签证,而不是偷渡。
相比于这起事件,上文里网友的遭遇已经算是比较温柔的了。
用Len Saunders的话来说:“两国新政府似乎都喜欢先抓捕再释放,能严查就绝不宽容,否则就是官员们丢掉工作。”
偷渡重灾区?此言非虚
和平门的负面新闻不只涉及游客纠纷,甚至还频频和偷渡挂钩。
光是新闻报道的次数就不少,最常见的是藏在货运火车里,经由和平门南下美国或者北上加拿大。
与南部美墨边境的“高墙与铁丝网”不同,美加边境大部分地段是开放式、不设防的。这让经验老道的偷渡者常常钻了空子。
尤其是和平门,作为美加往来车流最密集的通道之一,连接着温哥华与美国西海岸都市圈,即便警方加大查验力度,也难以完全杜绝。
更复杂的是,和平门地处森林、海岸交织的边境带,偷渡者可选择从海路或密林潜入,执法难度极大。
而作为开放公园的属性,也让边境官员陷入两难:大门是否该继续敞开?
随着美加两国持续收紧移民政策,边境管控正进入“高压期”。未来数年,和平门公园或许还会继续面临严格的证件检查与频繁的执法行动。
和平之门,恐怕将越来越考验游客的心理承受力。
来源:温房网综合小红书, City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