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温房网综合报道:在社交媒体上,“避雷帖”已成为最受欢迎的分享类型之一。从酒店、航空公司到各类消费品,各式各样的“踩坑”分享层出不穷。尽管不少情况确实属于个别遭遇或运气不佳、并不具备普遍参考价值,但也有一些“避雷”内容引发了广泛共鸣。
比如,随着中秋节临近,“天价月饼”就成了被频繁点名“避雷”的对象。
多年前,中国国内就曾多次掀起对天价月饼的讨论。最常见的是包装极其奢华——有些甚至采用金银珠宝装饰,盒内月饼却平平无奇。这类礼盒动辄标价上千元,被调侃为“买盒子送月饼”,更多是满足面子消费。
近年来,这类讨论在中国国内似乎在减少,而在大洋彼岸的加拿大,“天价月饼”却越来越多的被人谈论。
近日,就有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这样一则贴文:这个品牌相信温哥华华人都知道,属于当地家喻户晓的名牌,这么一盒卖$55看似也不太离谱,可问题是:打开一看,只有6小块月饼,且根本没有放满盒子。
在这位网友看来,这种高价月饼不是盒子好看月饼平平无奇的问题,而是有些虚假陈设 —— 卖的贵就算了,为什么盒子里要空这么多?
很显然,把盒子做大,就是想让消费者误以为里面的月饼很多、很大。
然而,经常在温哥华买月饼的华人网友却见怪不怪,很多人纷纷表示“你以为只是这个名牌这么做?盒大饼小几乎是每个品牌都爱干的事!”
花大价钱买盒子?在温哥华也常见
虽说在温哥华上市的月饼,盒子不会是“穿金戴银”,但在一向讲究实用而不是金玉其外的加拿大,很多月饼盒子还是有些“辣眼睛”。
乍一看,有的像珠宝盒、有的像茶盒、还有的像高档香烟盒,带礼盒的月饼$50是常态,还有的也是三位数的价格。至于里面,大多是4~6块普通月饼。
就算是温哥华的高物价,试问一下4块普通月饼能多贵?这里华人糕点店的普通面包大概在$2元上下、切片芝士蛋糕在$5元上下,也就是4块月饼充其量值$20。
那么大多数的价格,还是来自于精美的礼盒。问题又来了,再精美的金属礼盒,能值$30元、$50元甚至更多吗?
粽子、汤圆,同样因为节日升值
因为要过节而“升值”的华人常见食品,又岂止是月饼?近年来,在端午、清明等节日,大家也会在大温超市看到精美的汤圆礼盒、粽子礼盒,比如4只装的粽子礼盒比单买4只粽子要贵2~3倍。
虽然华人喜欢说礼轻情意重这几个字,但既然节日就那么几个,商家自然会察觉到商机,要将月饼之外的传统美食也好好包装一下。
就连一些看似很难运输的河鲜产品,也能在大温超市找到礼盒,比如阳澄湖大闸蟹礼盒、蚌埠小龙虾礼盒等等。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温哥华的月饼、粽子、汤圆大多是从中国进口的,不仅要考虑温哥华物价,还要考虑关税、运输等额外费用,所以注定不可能很便宜。
就算是送礼需求,也该入乡随俗?
月饼贵,其实道理不难理解:送礼诉求,礼物需要有牌面、要看起来档次高,至于月饼本身的口味,收礼的人不会太在意,更在意的是节日的氛围和送礼者的诚意。
但反对者会认为,虽然温哥华华人比例高,一些该过的节日还是要过,但既然来到温哥华、来到加拿大,就应该入乡随俗,一切从简。
比较理性客观的华人则认为,主要看你要送给谁,如果送给自己的至亲,那真的没必要买天价月饼,只要买散装的月饼也是心意到了;如果是送给重要客户,有商务需求,才值得买贵的。
如果是送给其他族裔的客人,那更没必要“送盒子”,他们也许更在意的是月饼的口味,因为月饼对他们来说很新奇。
真想吃月饼的话,等节后“打骨折”
如果你真的在意的是月饼的口味,主要是想吃月饼,而非过节的话,那等到中秋节后再买月饼,价格会让你眼前一亮:
中秋节后一天,月饼的价格就会打5折、4折,已经是选购的好时机,而且此时送礼也不算晚;
中秋节后一两周,就会进入清仓甩卖阶段,一些月饼直接打“骨折”,比如原价50现价15,可以买来大快朵颐。
但要注意的是,月饼的保质期一般也只有一两个月,买的太晚吃不到的话,可就浪费了。另外买的太晚的话,剩下的可能只是销量不好的味道。
中秋佳节临近,打算送礼的你,会如何看待购买月饼这件事?
来源:温房网综合本地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