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温房网综合报道:2025年,是加拿大后疫情时代的第三年,虽然因为经济不景气导致人们的出行意愿看似降低,但温哥华国际机场的最新数据却显示:2025年,全年机场客运量很有可能创造历史新高!
并非是因为本国游客、美国游客增多,而是因为亚太地区出入境游客的激增,包括中国大陆和温哥华之间航班增加带来的人数增加。
光是2025年7月这一个月,YVR机场就接待了39万来自亚太地区的乘客,同比增长14.7%。
2025年前7个月,亚太航线总共接待了257.6万乘客,同比增长15.5%。此前的单月记录发生在2019年7月:43万名来自亚太的乘客。
中加航线,恢复势头良好
如果你对中国大陆和温哥华之间的航线还停留在“只有加航”的印象中,不妨先看看截止到2025年9月,中国大陆和温哥华之间的航线总览:
温哥华到北京:加拿大航空和国航都有航班,每周总计有8班;
温哥华到上海:加拿大航空每天有航班,9月25日开始东方航空恢复,每周2班;
温哥华到广州:同样是9月,南方航空开始恢复,每周2班;
温哥华到成都:每周2~3班,四川航空;
温哥华到厦门:每周2班,厦门航空;
温哥华到深圳:每周1班,海南航空。
如果算上港台地区,那么温哥华到香港每天有4班、到台北每天有2班,再加上到大陆的,平均每天有10班上下。虽然和疫情前还是差距比较大,但和2022、2023年比,已经是巨大的进步。
试想一下,中加之间一般都是用300座位左右的大飞机直飞,如果每天多5班,意味着每天多出1000多客流量,全年则是多出30多万人次。
恢复到疫情前的数量,依然有希望?
一切按部就班不出意外的话,相信国航、东航、南航会逐渐增加航班,最终实现疫情前那样每天出发,而现在回国大家已经发现机票价格在稳步下降,加航的直飞票价比起2~3年前下降了30%左右(取决于淡旺季)。
率先达到恢复航线里程碑的中国航司,是中国香港的国泰航空,在2025年1月就恢复了疫情前100%的航班量。
其实只论航线数量的话,2025年9月底的9条航线只比2019年的12条航线少三条,但28个直飞往返航班的数量只有2019年的50%。
首都航空运营的青岛-温哥华、东方航空运营的南京-温哥华、杭州到温哥华,目前还没有恢复日程表,这些地区的居民也在翘首以盼。
尽管从去年开始,加拿大收紧了移民政策、留学政策,但主要的“打击”对象并非华裔,选择来加拿大、留学,依然在很多华人的愿望清单里,那么即便更多的航班,也能“消化”客流。
YVR机场:中国客流量对我们至关重要
YVR机场也强调了中国航线的重要性:“中国一直是我们最重要的客源地之一,而YVR机场在疫情前飞往中国大陆的航班数量,比北美其他任何城市都要多。”
不仅仅是因为大温地区华人多带来的需求高,更多是因为温哥华是距离中国大陆直线距离最近的北美城市之一,承担着中转的重任。
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乘客从中国出发,乘坐飞机先抵达温哥华,然后中转到卡尔加里、多伦多、蒙特利尔、芝加哥、纽约等城市,考虑到多伦多到中国大陆的航班恢复相对较慢,温哥华更是重任在肩。
“看到中国,乃至亚洲各地的航班数量增长,我们非常欣慰”,YVR机场航空服务总监Russell Atkinson表示,“并且,未来还会变得更好,YVR机场还会变得更热闹更繁忙。”
相比疫情前,飞亚洲还有一个进步
2025年相比2019年,无论是航线选择还是价格,飞回中国或者亚洲其他国家,体验都全方位不如2019年吗?其实有一个进步:平价、廉价航空公司开始进行跨太平洋飞行。
比如西捷航空卡尔加里到首尔的线路、卡尔加里到香港的线路,以其相对亲民的价格和比加航更好的服务、餐食,迅速笼络人心;
日本的“压缩包航空”——廉价航空Zipair的票价,更是比全日空、日航低了一倍还多,无论是去日本还是经过日本转机回国,都颇具竞争力;
2025年,韩国的廉价航空公司德威航空,也开通了温哥华-首尔之间的每周4次的航班服务,票价也只有大韩航空的一半。
中国香港的香港航空也重启了温哥华-香港航线,它虽然不是廉价航空,但因为机型相对老旧,所以票价也明显比国泰航空、加拿大航空低,为两地旅客出行提供了新的方案。
随着航班的持续恢复,全服务的大型航司机票持续下降,那廉航的价格必然还会进一步下降,相信不久的将来,回国、回亚洲真的不用太破费了。
来源:温房网综合DailyH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