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温房网综合报道:加拿大财政即将迎来一场史无前例的“国家级豪赌”!近日,Desjardins银行副首席经济学家Randall Bartlett发布了一份联邦财政预算分析报告,为定于11月4日公布的秋季预算案提前预热。
Bartlett将这次预算称为“一场空前的豪赌”!据他预测,本财年的联邦赤字将高达$745亿元,不仅超出疫情后多个年份总和,规模更是直逼90年代债务危机水平。


这比上个月临时议会预算官Jason Jacques作出的预测还高出$60亿元,也远远高于Desjardins此前对上一财年赤字$465亿元的估算水平,直接把财政缺口推上了一个新高度。
这一切的背后,正是卡尼推出的一套新策略:要砸钱换增长、用预算硬扛美国关税、用国家力量重塑经济结构。
卡尼更是直言:“在联邦预算公布之前,全体加拿大人需为即将到来的‘牺牲’做好准备。”
赤字换增长,卡尼的三只“财政重塑之箭”
第一箭:非美出口翻倍,用贸易冲破美国壁垒
在近日渥太华大学的一场演讲中,卡尼高调宣布,加拿大政府将在预算中承诺“未来十年将对非美市场的出口翻倍”,并为此提供“世代级别”的财政支持。

卡尼说:“我们曾经制造东西,现在我们要再次制造。”
这一战略被解读为对特朗普政府保护主义政策的回应。由于美国对加征收高额关税,加拿大必须通过出口多元化战略来自救。
卡尼宣称,该计划有望在十年内创造超过$3000亿的新增贸易额,目标市场明确指向亚洲、欧洲与非洲。
但问题在于,这不是短期刺激,而是中长期重构,需要巨额前期投入。光是港口升级、国际谈判、产业转型就可能吞噬数百亿财政资源。
正如Bartlett所述:“这些支出短期内不会有税收回报,但是却可以立刻拉高赤字!”
第二箭:重塑移民结构, 从“量”转“质”
除了出口战略,卡尼还在演讲中首次宣布:新预算将推出一套新的“移民配额与接纳能力匹配机制”。
通俗来说,未来加拿大的移民政策将不再单纯追求数量,而是更注重质量:每年接收的移民人数将与国内的住房、医疗、教育等系统的实际承载能力相挂钩。
卡尼在近日接受 Red FM 采访时也亲口证实,新一轮移民计划将重点针对境内的临时居民群体进行“结构性调整”。

他透露,过去六个月里,加拿大的庇护申请减少约三分之一,国际留学生减少约三分之二,临时外劳更是锐减七成以上。政府已经开始主动收缩“非永久人口池”的规模。
卡尼强调,未来的移民政策会更偏向“与经济结构对接”,例如为高技能群体提供加速转永居路径,同时收紧低技能与无长期劳动力价值群体的续签资格。
尽管还没明确透露移民配额是否会下调,但他表示将同步推出“新一代科研和技术人才战略”,来吸引全球高端的劳动力。
这也意味着,移民相关支出不会缩减,而是会向技能培训、人才引进、学历认证和定向安置等领域倾斜。
劳工大会主席Bea Bruske吐槽:“这不是节流,而是换了一种方式花钱。”
目前,移民安置与相关社会服务每年已经占据联邦数十亿预算,若再追加科技投入,赤字恐将持续扩大。
第三箭:“Buy Canada”回归,用国家订单硬托产业链
第三个重要方向,是联邦政府将在新预算中正式推出“购买加拿大”(Buy Canada)战略。要求各级政府项目优先采购本国产品,特别是钢铁、铝材、木材以及电子与科技设备等关键领域。
卡尼表示:“我们将为加拿大项目,采购加拿大制造的材料与技术。”
这不但可以提振本地制造业,降低了对外国供应链的依赖,还同时在美国“Buy American”政策冲击下保护本国产业。
但现实挑战在于,加拿大本土产品的价格普遍高于国际水平,加之相关补贴机制尚不明晰,最终产生的额外成本将转嫁至联邦财政,这也成为推高赤字的重要原因之一。
Howe研究所更是警告,如果考虑所有Buy Canada政策配套支出和补贴,本财年赤字甚至可能突破$920亿元!
预算危机恐将触发新一轮大选!
由于自由党现在是少数政府执政,这份秋季预算上台后必须在国会投票通过才能生效。
在加拿大议会体制中,预算案(Budget) = 信任投票(Confidence vote),
换句话说,如果没有足够票数支持该预算,信任投票失败就意味着政府失去执政合法性,自由党将立即倒台并触发大选。
面对如此庞大的开支,保守党领袖博励治(Pierre Poilievre)已明确表示反对。
他在公开信中提出:“联邦赤字应严格控制在$420亿元以内”,同时呼吁全面减税,包括个人收入税、资本利得税、工业碳税和农业设备税等。

他痛批卡尼政府如同散财童子一般的做法将导致全国生活成本飙升,食品和住房变得更贵。
魁人政团则抛出六条“刚性条件”,包括提高联邦医保拨款、扩建基础设施、扩大住房项目、提供免息贷款、以及提高老年保障(OAS)补助等,并强调这些都是“非谈判项”。
与此同时,NDP态度强硬,公开表示不会提前交换条件,必须等预算正式公布后才决定立场。
目前来看,这份史无前例的秋季预算无异于将整个国家的未来推上赌桌。究竟是一场放手一搏、赢得发展的豪赌,还是最终血本无归、留下沉重负担?
而最令人无奈的是:无论结果如何,这一切终将由纳税人买单。
来源:温房网综合iccimmigration、supplypro、雅虎财经、CBC NEWS、globalnews、YouTube
加国热点-itop366.com 加拿大新闻,温哥华新闻,多伦多新闻,蒙特利尔新闻,加国新闻,加国热点,加拿大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