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是富人的‘权利’”!80%的加拿大人觉得自己买不起房!

globalnews报道:根据新民调显示,加拿大人面临的生活成本危机正变得更加严峻,从购买第一套房子到负担得起日常食品,过去一年来一切都变得更加困难。周五,伊普索(Ipsos)为环球新闻独家进行的民调显示,四分之五的加拿大人(80%)现在认为拥有房屋只属于富人。这比2023年3月仅一年多前的类似民调高出11个百分点。

202404273toxj

年轻加拿大人中普遍认为房屋所有权是富人的专属。90%的Z世代受访者(出生于1997年至2005年之间)和82%的千禧一代(出生于1981年至1996年)表示他们有这样的感觉。

然而,77%的X世代受访者(出生于1965年至1980年之间)和78%的婴儿潮一代群体(出生于1910年至1964年)也持有这种看法。

在上周2024年联邦预算发布之后进行的这项调查显示,现在有72%的加拿大非房主已经“放弃”了永远拥有自己的房子,这一比例比去年的民调高出9个百分点。

尽管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在不拥有房子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经济稳定(71%),但这一数字比去年的民调低了9个百分点。

有36%的受访者表示今年会寻找租房的地方,而14%的人表示他们会尝试购买房屋。

伊普索全球公共事务首席执行官达雷尔·布里克(Darrell Bricker)表示,这最新的民调揭示了房屋所有权这一理念给加拿大人带来了“极度的压力”。

“你可以看到焦虑为何如此之高,因为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他们需要拥有房子,但越来越少的人认为他们能够做到,”他在接受环球新闻采访时表示。

20240427nyw5o

只有23%的受访者认为联邦政府在解决住房负担能力方面做得足够好,比去年的调查结果下降了4个百分点。

尽管在2024年预算中承诺在未来八年内迅速增加全国住房建设速度,但超过一半的加拿大人认为该国将无法建造足够的住房来满足需求。

近六成(58%)的受访者认为2024年房价会上涨,这比去年上升了23个百分点,去年房价修正与加息有关,影响了加拿大各地的住房市场。

 

储蓄和购买食品习惯受到生活成本上升的影响

尽管总体通胀率已经从2022年夏季8.1%的高位下降——加拿大统计局最近的数据显示3月通胀率为2.9%——但加拿大银行的政策利率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迫使加拿大人应对更高的借贷和住房成本。

20240427w8yl0

调查显示,大约23%的受访者认为加拿大央行今年将降低其基准利率。最近的通胀报告还显示,截至3月,杂货店的年价格涨幅已经降至1.9%,远低于通胀高峰期的两位数增长。

但在杂货店累计的价格压力迫使许多加拿大人改变购物习惯,并在其他财务方面做出牺牲以维持生计。

大约83%的受访者表示,他们过去六个月的每周食品杂货账单有所增加,平均增加了78.90美元。

调查还指出,收入较低的家庭在杂货店购物时通常面临更大的成本上涨。收入低于4万加元的三分之一受访者表示,他们每周支出增加了51至100加元,而收入在6万加元至10万加元之间的家庭中约五分之一表示支出增加了相同金额。

应对生活成本上升的方式从依赖促销到在家庭预算的其他方面削减开支不等。

大约61%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正在查看促销传单(比去年增加13%),34%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已经换到了一家更便宜的杂货店(比2023年增加7%),大约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正在减少购买肉类和新鲜水果和蔬菜。11%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在使用食品银行。

Metro Inc.的高管在周二的杂货店收益电话会议中表示,尽管食品通胀有所缓解,但更广泛的经济形势仍在给消费者带来压力,迫使他们在杂货店进行降级购物。

Bricker表示,加拿大政界人士在与加拿大人谈论生活成本时,应该停止关注通胀,因为头条价格数据不一定能反映家庭面临的实际压力。

“通货膨胀是上升还是下降,这与您在日常生活中所经历的相比并不那么相关。没有什么比购物买杂货更基本的了,”他说。

与此同时,61%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外出就餐的次数减少了(比2023年增加13%),53%的受访者推迟购买新衣服(比去年也增加13%)。十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由于生活成本问题,他们推迟或未续签医疗处方。

由于生活费用在月度预算中占据更大的比例,一些加拿大人储蓄的金额减少了——大约21%的人表示,他们由于生活成本上升而暂停了退休储蓄,比2023年3月高出6个百分点。

约29%的人表示他们动用了个人储蓄来维持生计,而15%的人则动用了为退休而存的钱。

布里克指出,解决经济负担和住房问题的责任不仅仅落在联邦政府身上,但本周早些时候为环球新闻独家进行的Ipsos民意调查显示,2024年预算未能为总理贾斯汀·特鲁多的自由党带来改变,后者现在在民调中落后保守党19个百分点。

布里克表示,他认为对日益加剧的生活成本危机的主要反应将是“政治”方面的,因为到目前为止政策制定者关于他们如何应对经济挑战的信息似乎并没有引起加拿大人的共鸣。

来源:多伦多生活综合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章的目的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以服务于社会,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已在文章结尾注明出处,如有标注错误或其他问题请发邮件itop366.com@gmail.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