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The Globe and Mail报道,加拿大折扣连锁巨头Dollarama收购了澳洲最大的零售折扣商The Reject Shop。Dollarama在加拿大本土已经开了1600家门店后,如今开始寻找国际上的扩张机遇,并于近日与The Reject Shop达成收购协议。据上周三收盘后发布的公告,Dollarama以每股6.68澳元的现金报价收购了澳洲最大折扣零售商,交易总价值达2.59亿澳元(约合2.33亿加元)。
Dollarama首席执行官Neil Rossy在公告中强调,此次收购不仅是简单的规模扩张,更是构建全球化商业版图的重要里程碑。”
这代表着Dollarama发展战略的根本性转变,我们正在通过战略并购建立多元化的增长矩阵,为所有利益相关方创造可持续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该集团继控股拉丁美洲Dollarcity后的第二起重大跨国收购,看出了Dollarama想打造全球折扣零售网络的雄心。
被收购方The Reject Shop作为澳大利亚折扣零售领域的领导者,拥有390余家门店和5000多名员工,产品线涵盖从绘儿乐到川宁等多个知名品牌及自有商品,最高定价控制在15澳元以内。
虽说价格美丽,但该企业过去四年持续面临经营困境,多次转型尝试未达预期,最终促成了这笔跨国交易。
Dollarama表示将保留The Reject Shop当地管理团队,通过输出其商品策划、全球采购及运营专长来实施战略规划,它计划到 2034 年将其收购的澳大利亚折扣零售商 Reject Shop 的门店数量扩大到约 700 家。
Dollarama成功学解析
那么,就连澳洲本土行业都利润率低迷的零售行业,为什么加拿大的一元连锁店就能将其收购麾下呢?
毕竟,Dollarama以其惊人的30%营业利润率,猛超Target的4.5%和Costco9.28%的利润里,碾压式成为全球市值超$10亿的零售商中独占鳌头。
即便将范围扩大至全球50大非必需消费品企业,Dollarama的利润率也高居第九位,仅次于奢侈品牌迪奥。
这种成功首先源于其独特的盈利模式。Dollarama精准把握低收入群体的消费周期,深知$20元的大瓶洗衣液虽然单价更为划算,但对周预算仅为$5元的消费者毫无意义。
并且Dollaram还采用的小包装策略来单位溢价,如100毫升装洗发水的实际单价可达大瓶装的1.5倍。
同时,Dollarama还巧妙利用”便利税”心理,相比需要驱车前往的综合超市,消费者愿意为步行可达的便利性支付小额溢价。
在成本控制方面,Dollarama也能能够维持比其他零售商更低的成本结构,毕竟,消费者不会期待在一元店享受一流的购物环境或周到服务,甚至不指望能找到购物清单上的所有商品。
由于商品种类有限,Dollarama不会像综合零售商那样囤积各品牌的全系列产品,这增强了其与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比如,Dollarama会实施选择性的采购策略,比如Dollarama可能仅销售可口可乐而不引进百事可乐,或只提供高露洁基础款牙膏而放弃美白系列等衍生品。
相比之下,消费者对像沃尔玛等综合零售商有着完全不同的期待,他们反而会期待这些卖场必须提供更丰富的品牌选择。
对此,Harding Loevner的消费分析师Samuel Hosseini表示:“ 这其实挺具有吸引力,顾客深知一元店的‘本质交易’,因此会与商家达成一个不成文的契约,就是你来我们店,我们给你最便宜的商品,但选择权并不在消费者的手中。”
这种明码低价的营销模式,Dollarama可谓是运用得淋漓尽致。
也曾受过涨价争议
Dollarama的发展历程并不是一帆风顺,作为加拿大最早推行多价位策略的零售商,Dollarama为了应对通胀压力、扩大利润空间,曾在2016年将大部分商品提价至$4元,但这一做法一度引发了消费者的不满,指责该连锁店价格虚高,导致客流量直接下滑,同店销售增长持续萎缩。
但好在,恰逢此时,Dollarama的创始人曾孙Nei Rossy接任,他上任后重拾企业初心,立马增加了店里$1元的商品比例。
另一方面创新营销思路,融合了一元店特质与轻奢消费品概念。店内开始出现$3元的仿钻茶蜡托架、$3元的山寨Beats耳机等商品,这些产品通过社交媒体传播迅速走红,催生出专门的”Dollarama好物发掘”爆款视频内容。
这种基础款引流加高毛利爆款的组合策略,既稳固了Dollarama低收入客群基本盘,又成功吸引了中产阶级的”平价轻奢消费”。
正如分析师Samuel Hosseini所指出:”这些商品虽非生活必需品,但都是人们实际需要或使用的物品,作为平价奢侈品,它们为Dollarama创造了可观的利润空间。”
并且Dollarama的高仿技术也是一绝,可以堪称为自有品牌战略行业中的教科书。
它先是早在1993年就打开了中国供应链布局,又于2000年拓展了土耳其、越南等直采网络,并陆续开发推出了神似Soft Soap的”Spa Soap”,以及从视觉到触感全面模仿Bic、Rubbermaid等一线品牌的Studio文具、Plastico收纳容器等产品线,这种高仿策略也让自有品牌商品毛利率较同类产品高出15-20%。
总而言之,在这个电商肆虐的时代,身为加拿大本土品牌的零售商,还能做到在盈利的情况下,跨国开启新的版图,实属不易。
来源:温房网综合The Globe and Mail、Harding Loevner